作者:原创 时间:2022-02-25
深圳土地面积只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大概只有上海的1/3,广州的1/4,北京的1/8。远小于其它一线城市,城市建设的第一要务绝对是高效利用土地。因为对于每个城市来说,机场、火车站、垃圾焚烧厂、水利电力设施用地,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科技馆、标志性公园都是必不可少的建筑,不能因为城市面积小就不建,所以深圳在土地资源方面就显得更加紧缺,特别需要精细规划。
深圳市政府也一直具有高效利用土地的思想,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根据山地多,水库多的特点,规划了大量郊野公园、自行车和人行碧道,另外在插花地公园建设、道路景观建设、地铁站上盖、高容积率旧城改造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这些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至少还有以下方面可以改进。
首先,最让人痛心的是机场,虽然造型和贵宾厅都规划得不错。但同期北京大兴机场采用的是机场-高铁站-地铁站的三层功能性设计,而提前几年建好的深圳机场仅仅采用机场-地铁站的两层设计,不仅白白浪费了一层,而且丧失了亿万旅客步行换成的可能性。如果稍微有点前瞻性思想的话就应该是机场-高铁/城轨站-未来超高速高铁-地铁站的四层功能性设计。
再看各大陆路通关口岸,福田口岸2005年才修好,居然马上就出现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其实只要规划一个8层,10层的底下停车场,外加多层地面停车场,怎么可能停车位不够呢。整栋建筑地面一共才三四层,简直是太浪费了,如果规划一个高层的上盖住宅,又能解决几百户家庭的住房问题。深圳湾口岸的规划也错误估计和人流和物流,好几十万一平米的地规划成货运区,每天的利息都是天价,结果场地利用率超级低。如果这个场地全部上盖30层的住宅,至少能解决数万人的住房问题。
在场馆建设方面,深圳也已经做了一些规划调整,例如城市规划馆和深圳美术馆建在同一个馆中,虽然高度利用不足只有五层左右,但省出了一个馆的土地。后期是不是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再大胆往前走一走,图书馆、科技馆、音乐厅,甚至体育馆等等是不是可以都考虑整合到一个馆当中。深圳土地实在是太紧缺以至无法拘泥于层数限制,改个二三十层也未尝不可。
目前占用深圳土地的一类大户是新建的大学,这些大学占用的土地面积才真的是大头,例如中山大学占地4700亩,深圳技术大学2300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00公顷,这些土地盖成房子能安排多少人的住房啊。作为一个外地来深多年的大学毕业学生,我认为舒适的住宿条件远远比本地有没有大学这种门面功夫重要。深圳如果能拿出一年建成50万套商品住房的魄力,何愁没有高层次人才、博士生来深圳打拼。
机荷高速改造成双向16车道,这项工程总算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之前规划太保守的教训。南坪快速南山到清平高速段只建设了双向8车道,建好没几年就开始不分时段的常年堵车,一到高峰期更是大范围红色堵车。如果南坪快速在一开始设计成3层,双向24车道,就不会在投入使用后的几年马上达到饱和。
作为深圳市民,我每每看到深圳大把大把的土地没有高效率的利用就总是莫名的感到心疼,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没有用好就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再次规划,土地利用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深圳未来的城市竞争力。深圳现在经济增长变慢就和土地不足有非常大的关系。希望以后政府在土地规划上要过紧日子穷日子,千万不能再铺张浪费,这样才能让这片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热土打开新的发展空间。